第(2/3)页 “嗯?” 饶是毛晓琴城府不算浅,听到这个回答也皱起了眉头:“那你今年春节是一个人过的?” “是啊,所以我才主动申请值班。” 邓栀点了点头回道。 毛晓琴眼神动了动,正常来说,母女俩相依为命的话,春节这种重要节日应该一起过的啊。 “莫非是有什么情况?” 不过那个助理一直跟在身边,毛晓琴没有直接询问具体缘由。 她想了想说道:“栀栀中午有没有空?我们很久没有一起吃饭了,阿姨记得你以前很爱吃茄子煲。” “中午的话……” 邓栀的计划里可能还有其他任务。 不过毛晓琴是长辈,她可以推掉陈着的饭局,但是不方便拒绝毛晓琴的邀请。 “我一会还想再采访两个人,阿姨你看这样好不好?” 邓栀略微低头,把富有光泽的金色短发一捋,露出的钻石耳坠更加闪耀。 “粤剧这边快要结束了,但是銮舆堂那边还有演出,阿姨可以移步去那里看一看,中午等我忙完以后,就立刻过来找您。 邓栀看向毛晓琴,询问道:“您看这样行不行?” “当然没问题,这里离你陈叔叔单位也比较近,到时让他也过来。” 毛晓琴嘴上应着,内心却在惊讶。 栀栀这个丫头,好强势的作风啊。 她这种安排明显就是下意识的行为,可能是从工作中带出来的习惯,让周围一切处于自己的掌控之下。 “上大学那阵子,看着还挺文静的……” 毛晓琴心中的震惊,一直延续到在銮舆堂看表演的时候,她还在询问陈着: “你爸只是说过栀栀很年轻就是栏目的副主编了,没想到安排事情这么井井有条,你和她接触的时候,她也是这么有气场吗?” “平时相处时不会。” 陈着回忆一下说道:“但是聊到工作就会特别的认真和务实。” “那还好。” 毛晓琴松了口气:“只是对工作富有激情罢了。” “但是……” 陈着刚才还没说完:“我感觉在栀栀姐的生活中,工作至少占据她90%以上的时间和精力。” “不可能吧!” 毛晓琴诧异的说道:“哪有人会这么喜欢做事的?” 陈着也不废话,直接掏出手机点开邓栀的QQ空间,里面是她发过的一些状态。 2008年2月7日: 新年快乐!新一年里工作顺顺利利! 2008年2月1日: 有点阴的天气,超级适合开会。 2008年1月22日: 半夜雨潺潺,审稿时咖啡伴我。 2008年1月10日: 年会,大家的状态都很好,一起加油吧! …… 首先从这里可以看出来,邓栀和所有女孩子一样,偶尔也会记录一下生活里的随笔和感悟。 现在又没有微博与就承担了这个功能。 第二个能看出来的东西——她的随笔里好像没什么其他内容,几乎都与工作有关。 “妈,你看这些日志和瞬间。” 陈着说道:“心心念念想的都是工作,明显栀栀姐就是事业型的女人,有点强势也能理解的啦。” “啧~” 毛晓琴把手机还回去,感慨万分的说道:“好像还真是这样。” “这种女孩子其实很难恋爱的。” 陈着补充一句自己的评价:“男生一定要比她更出色,身上有让她欣赏的地方才有可能凑在一起。” “是吗?” 毛晓琴转回去一边看着表演,一边无意的问道:“其他女孩子都发什么样的QQ瞬间?” “很多啊。” 受到周围热闹环境的影响,陈着谈兴也颇浓。 “有些喜欢发吃喝玩乐和到处旅游的照片,这种女孩子,没点经济实力就别追了。” “有些喜欢发哲学历史和禅理,估计得有点知识文化的男士才能匹配得上。” “如果发的是一些明星idol,长得帅的男生估计才有机会。” “如果经常发一些NBA或者西甲英冠的球星,这是适合体育生的款。” …… “现在有些男生看到女生啊,只是因为人家长得俊俏或者气质好,都没有思考一下合不合适就准备追求。” 陈着说到这里,还幽幽的叹了口气。 “结果要不就是追不到,或者费了很大劲追到最后还是分手了。” “这些都挺浪费时间的,反正像栀栀姐这样的女生我肯定不会动心,因为本身就不合适。” 陈着滔滔不绝的讲着,浑然没注意母亲抛过来一个怪异的眼神。 “陈着,你什么时候突然这么懂爱情了?” 毛医生忍不住问道。 “咳~” 陈着干咳一声,镇定的解释道:“实践中得出来的经验。” “臭小子……” 毛太后这给气的啊。 要不是过年真想给儿子一个脑瓜崩,好像曾经和两个漂亮女孩子发生过感情纠葛很骄傲似的! 不过也不是没有好消息,通过陈着的自述,至少不用担心他和邓栀会有什么错误发展了。 “那我问你。” 毛晓琴绷着脸问道:“小俞的QQ状态都记录些什么?” 看来,“婆婆”打算通过一些细节,加深对“儿媳妇”的了解。 陈着瞅了一眼母亲:“我。” “什么?” 毛晓琴开始没理解。 “基本上都是和我有关的,看电影、吃饭、连平时拌嘴都有。” 陈着有些得意的说道。 毛晓琴张了张嘴,突然都不知道说什么了。 干脆“啪”的拍了一下儿子的后背,没好气的说道:“快到点了,赶紧找地方吃午饭。” …… 中午吃饭的地点选择在一家擅长煲靓汤的餐馆里。 其实按照陈着的想法,既然中午打算和邓栀聊聊天,那就挑一家附近的西餐店呗。 但是毛太后不答应,她觉得春天来了,气候有点干燥,喝碗雪梨橄榄猪肉汤润润肺。 这就是注重养生的广东人,永远有排不完的毒,上不完的火,去不完的湿,补不完的气和血。 没过多久,得到消息的陈培松反而更早一步赶过来,但是邓栀还在永庆坊里忙着采访。 老陈听妻子说起邓栀的情况,他只是对母女俩没有一起过年感到诧异。 但是对邓栀这种沉迷工作的举动,陈培松并没有觉得很意外。 “当年老邓不也是这样?” 陈培松端起茶抿了一口,语气中有些怀念:“做事拼命精力也很旺盛,后来我们都在说,老邓是活生生被累死的。” “所以,栀栀是受到她爸的影响?” 毛晓琴感觉这样解释也有道理。 “也许吧。” 陈培松语气里也有些怅然:“毕竟我们的活是永远干不完的。” 陈着深以为然。 体制内的工作永远是做不完的,这边写完了总结,才想起来那边还有个调研,调研结束上面又有检查,应付完检查又来一个评审…… 那怎么办呢? 只能先做当前做要紧的那件事! 就好像警察处理案件一样,不可能所有案子都能侦破的,只能先把注意力放在【杀人】这种恶性程度最大的社会案件上面。 关键干不完活也就算了,有些领导也很恶心。 开会时句句不谈薪资,条条不离奉献,事事都讲境界,字字都谈格局,但是做出成绩了又开始争功抢功。 想到这些破事桌上一个现职副处级干部,一个事业编的医生,一个曾经的省直副处,全部都沉默下来。 直到邓栀急匆匆赶来,气氛才变得热闹一点。 “栀栀。” 毛晓琴递了个汤匙过去,和蔼的说道:“采访了一上午嘴巴很干吧,喝点汤清清嗓子。” “谢谢阿姨。” 邓栀坐下来,又和陈培松打声招呼:“叔叔新年快乐。” 老陈按照风俗,也递过去一个象征性的红包利是。 他和邓栀要熟悉一点,因为《羊城晚报》曾经在麓湖街道的协助下,对一起新闻的当事人进行采访。 四人喝汤的时候都没怎么说话。 老陈和毛晓琴人到中年注重养生,一下一下舀的很慢。 陈着不怎么爱喝汤,所以喝的也比较匀速。 只有邓栀,她的频率明显比较快。 眼眉低垂,胳膊一上一下的动着,仿佛要抓紧时间很多事情亟待解决一样。 毛晓琴看的有些心疼,忍不住停下来问道:“栀栀啊,你怎么不和老妈回老家过年?一个人孤零零留在广州,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这要是换成别人,可能就太过直接了。 不过邓栀算是她和老陈看着长大的孩子,所以就连陈培松都不觉得这样询问有什么不对。 “我……” 邓栀大概也猜到吃饭时会有这一幕了,不过看着叔叔阿姨眼神中真挚的关心。 邓栀犹豫了一下,尽管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实话实说道:“跟她回老家就得相亲了。” “相亲?” 毛晓琴和陈培松对视一眼,这有什么不对吗? “栀栀,我记得你比陈着大七岁,陈着今年十九,你就是二十六。” 毛晓琴继续说道:“潮汕那边是虚两岁,那就是二十八了,也到了该相亲年纪了吧。” 陈着也不知道潮汕那边为什么要虚两岁,就好像要故意吓唬这些未婚青年一样。 明明今天才是26岁的第一天,结果被“虚”了一下,感觉离三十岁都不远了。 “可是阿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