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猪队友的日常-《大明职场》


    第(2/3)页

    李景隆再次仔细的打量这孩子,孩子个子不高,相貌也不出众,只是脑袋显得有些大,用我们东北话说,前啵儿漏后勺子(啵儿漏就是东北话里的额头的意思,这个词目前木有官方的标准写法和读法,但按照我们当地的习惯,前两个字在东北话里的发音是拐着弯上扬的),最醒目的还是那个光头,硕大的前凸后翘的脑袋还光秃油亮,看起来不是那么顺眼,但就是这颗大脑袋里,居然藏着这样高深的心智,这是何等的造化啊。

    傅友仁知道,一旦被送到刑部,自己除了剥皮抽筋没有第二条路,所以此时已经吓出好几身冷汗了,不过他虽然惊慌但却没失措,一个劲的冲着自己的手下使眼色,有两个手下反应也算快,偷偷的退到边上,飞也似的跑回去报信了。

    这两个跑掉的锦衣卫去干什么了,李景隆心里当然有数,但自己没法阻拦。而且他此时更关注这个光头孩子,李景隆心里起了爱才惜才之心,锦衣卫那些人的手段和毒辣他早有耳闻,这么好天资的孩子,要是被锦衣卫那些没底限的人算计了岂不可惜,想到这里,李景隆指着姚光启,对身旁的家人说道:“咱们跟他去刑部。”

    就这样,金陵城里出现了大明开国以来从没有过的西洋景,一个十五岁大的貌似小和尚(虽然没穿僧袍,但由于光头,被人误以为是和尚),身后跟着一大群人,押着两个垂头丧气的锦衣卫,在大街上大摇大摆的走着。要知道,京城里所有人,上至王公显贵,下到平民百姓,没有不怕这些穿飞鱼服人的。

    锦衣卫们如果平日里穿官服出门,也是横着走的,脑门上会自动出现“牛逼”或“犊子”之类的大字,心里念叨着“我看你们谁都不顺眼。”

    小和尚只身一人制伏了锦衣卫,这么离奇而出气的故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宣传下,迅速的传播开了,语言传播的速度比押解锦衣卫的这伙人走路的速度要快,这充分说明一个道理,声速远远快于步速,而新奇的故事总是能吸引更多的关注,所以当下那些想爆红的主播们总是想出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来吸粉,那时候没有某手,没有某音,稀奇的事都靠口口相传,但口口相传这事虽然传播速度有保证,却有一个弊端,容易传错。

    比如在办公室里,你的同时A中午吃完了饭,只不过打了个嗝,旁边的同事B听到后可能会调侃一下,“咋了,吃多了?”

    同事C听到后,可能会给同事D说:“那谁家的小谁,他消化系统不好”

    D再跟E说:“那谁家的小谁,他得了慢性肠炎”

    E转而跟F说:“那谁谁谁,得了肝癌”

    到了F的嘴里,这某某人可能就活不了几天了,以讹传讹就是这么来的,但有一点需要注意,这种信息的传递,可以无限贬低一个人,更可以无限的夸大一个人,姚光启就是被无限夸大的例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