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小张在心中不由得对幕后人员肃然起敬。 紧接着,画面一转。 来到一片伸手不见的五指的黑夜之中。 漆黑的夜里,越野车灯是唯一的照明工具。 车子移动的位置,也成了仅存的路标。 因为伴随黑夜而来的还有漫天的鹅毛大雪。 洁白的大雪给大地穿上新衣的同时。 也遮盖了一切的参照物。 让气温变冷,车子变得难行。 漂亮无害的大雪莫名的充满了危险性。 可是就是这样的危险夜晚。 第一集山海之间的摄制组,还要连夜赶往星疆阿尔泰山脉。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 他们将要深入无人区,拍摄哈萨克最传统的冬季美食。 这里离最近的乡距离有三十多公里。 山海之间的导演胡同,发现车子开出去没多久。 手机就完全的丧失了信号。 甚至连车轮底下的公路也逐渐被山路所取代。 胡同对着镜头笑了笑。 “我发现啊,现代技能在这里就是完全丧失了任何的用处。” 到了地方,第二天。 摄制组要拍摄套马。 全身裹得紧紧的胡同,一张沧桑的脸被冻的发红。 此刻的他面对镜头说道。 “我们今天要拍摄牧民们的套马。” “因为他们的套马是完全散养在四处各地。” “具体在哪里我们也不知道,我们只能开着车拉着设备。” “跟着他们一路走一路找。” 这一次,他们十分的幸运。 在戈壁上寻找没多久,他们就找到了马群。 拍摄套马没有那么简单。 远距离的拍摄,拍不出什么效果。 摄影师希望能够离他们越近越好。 但是拍摄野性十足的马。 风险也大! 苍茫的雪白大地上。 群马奔腾。 牧民们一手驾着马一手拿着雄鹰在戈壁上奔腾。 一副雄伟壮阔的画面展现在镜头前。 但是镜头之外的镜头下。 是一群摄制组的人,战战兢兢的举着摄像机。 站在一起,而且要时刻注意哪一只马突然脱缰而来。 看到这里,小张心中对于《舌尖2》的拍摄越发的敬佩起来。 跨越山海的不仅是物种的迁移。 还有这群跟踪拍摄的记录者。 没有他们的记录,也就不会有观众在电视机里面看到的这么惊艳的几十秒。 思路客 到了第三天,气温持续的走低。 摄制组的人说话,都是冒着浓浓的白气。 摄制组的每一项设备都需要用到电。 在茫茫戈壁中,仅靠着一台发电机来维持设备们所用的电量。 但是由于低温偏低。 发电机似乎是停止了工作。 向导急忙想办法启动发电机。 而在屋内,摄制组的人正在用仅存的电量拍摄牧民们制作库尔扎克。 经过一番检查,发现发电机是由于气温太低。 冻住了管道,于是向导用加热的木炭放在管道下方。 随后几经尝试,最后终于启动了发电机。 不至于让摄影师的摄影机拍摄到一半罢工。 拍摄工作也得以顺利的进行。 “我们现在待的这个地方,叫做南戈壁草场。” “它在夏天的时候是那种沙漠戈壁的模样。” “人是很难进来的,牧民只有在冬季的时候。” “就是下一场能够留存得住的大雪,才会进来。” “这个地方因为没有饮用水源,下了大雪之后才能够解决人和牲畜的饮水问题。” “所以他们冬季的时候才会转过来。” “我们过来主要是拍摄牧民怎么适应当地的环境,他们的生存智慧。” “牧民到了冬牧场,他们会制作大量的肉类储存。” “一直到来年春季的时候。” 导演胡同的声音,成了旁白。 一边阐述着他们此行拍摄的目的。 一边在为哈萨克的传统习惯感到惊艳。 却浑然不知他们自己也成了冬牧场一抹不可忽视的景色。 冬牧场人迹罕至,这里没有现代生存法则。 牧民们却用自己的智慧,找到了与自然和谐共出的方式。 再严酷的生存环境,也不能阻碍他们对美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镜头逐渐远离冬牧场。 但是小张对于这一片戈壁留下的印象却尚未消散。 上天入地,是他对《舌尖2》摄制团队的初印象。 从伊朗到戈壁。 好像就没有什么困难是他们不能跨越的。 画面再次一转,来到了三亚。 跟星疆的严寒相比,此时另一个摄制组正在沐浴着温暖阳光。 陶器的诞生让人类第一次能够熟练的运用火和烹饪。 但是最原始的陶器工坊已经很难寻找到了。 这一集的两个导演,温柔和王田,几经周折终于是在三亚的闹市边。 找到了一个还抱有制作陶器的小村落。 画面一转,几个年过古稀的老奶奶正在树下制作陶器。 而在镜头之外的镜头。 温柔和王田正面对镜头讲述自己为什么出现在这里。 “我们这一集滚滚红尘,主要是讲述食物和水的关系。” “而经过选择,我打算用陶器来表现这之间的联系。” 在村庄的后山有一片湖泊。 温柔和王田十分高兴的面对镜头讲述道。 “昨天上午,我们要拍摄烧纸陶器用的水。” “然后我们开着车在这里一直转悠,都没有找到满意的地方。” “最后我说要看一下挖陶土的地方,然后很幸运的找到了这一片地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