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蒋馥长相不错,气质更佳,最重要她是陈着的财务管理。 闵雨芳经常跟在舒院长身边,在平时只言片语的闲聊中,她都能感觉到舒院长对陈着的重视。 这种情况以前可从来没有过,哪怕是那些博士毕业生,舒院长对他们的支持和关注,远远不及这个才大一的新生。 …… “郑行长的饭局,已经帮你约好了。” 办公室里只剩下舒原和陈着的时候,舒院长表情虽然依旧平和,但是说出一个让陈着无比振奋的消息。 虽然早就猜到郑文龙不会拒绝,但是如今尘埃落定,陈着还是有种“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感触。 “谢谢舒院长。” 陈着由衷的说道。 察觉到眼前这个总是从容镇定的学生,眉梢间难得露出一丝忘却的喜悦,舒原笑了笑,摆摆手谦虚的说道: “别谢我,主要是罗校一直关心这件事,许校也和郑行长打过招呼了,所以我才能这么顺利的办妥。” 现实生活中,当你正在感谢A的时候,他却说应该感谢B,应该如何回复? 就像现在这样,明明在表达对舒院长的谢意,但是他推给了罗校和许校。 回复起来还挺难的,如果当着舒院长的面,故意忽略罗校和许校,舒院长并不会多开心。 甚至还会觉得,陈着是个白眼狼,枉顾别人对你的帮助。 但是,过分体现罗校和许校,他们本来职务就比舒院长高,会不会让舒院长心中不快? 毕竟,主要沟通工作还是舒院长做的。 陈处是这样回答的: “我也非常感谢罗校和许校,但是,他们开始都不知道我想结交郑行长这件事。” “这样看来,其实是舒院长先帮我和罗校许校牵线搭桥,再替我和郑行长穿针引线。” “舒院长在溯回最关键的时刻,给予了我们最大的支持!” 这就是有点情商的答复了,简而言之,就是把B的功劳,想办法巧妙的归到A身上。 舒原虽然并没有要求回报,但是听到陈着的回答,心里还是一阵熨帖。 不要求回报是一回事,懂得感恩又是另一回事。 舒原以前手底下有些硕博研究生,自己辛辛苦苦帮他们改paper,结果学生一副理所应当的模样,仿佛这就应该是导师的任务。 这类人哪怕扶持他们99次,第100次的时候没有帮到,之前所有的付出全部白费。 “陈着,你不用这么客气,实际上我们也只能做到这里了。” 舒院长依然不揽功,客气的说道:“牵线搭桥只是第一步,后面怎么和郑行长沟通,并且说服他同意贷款,还得看你自己的表现。” “这个我知道。” 陈着没打算隐瞒,坦诚的说道:“我手里有高剑父大师的画。” 舒院长神情有些诧异,但又没那么惊讶。 他去年和陈着提过郑文龙的爱好以后,冥冥之中就有一种预感,陈着一定会拿到高剑父的作品。 这个预感来的莫名其妙,可能是从陈着以往做事风格中得出来的结论吧,当然这是最好的结果。 学校帮忙邀约只是“敲门砖”,画作才是“千两金”! 舒院长没有追问“你怎么拿到高剑父的画”这类问题,那也太八卦了。 每个人肯定有自己的关系渠道,只要不偷不抢,管学生是怎么拿到的呢! “有就好,你自己选择时机送出去吧。” 舒院长端起茶杯品了一口。 十几分钟前泡好的雨前龙井,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此时喝起来茶香扑鼻,味道正好。 犹如成功,它并不会一蹴而就,还需要耐心的等待。 陈着也喝了两口,嗓子顿时润了很多,身体稍稍前倾,继续打听道:“舒教授,您和郑行长约好的时间是哪天?” “大概在月中15号或者16号吧。” 舒院长先回了一句,后来想起来今天才3号,于是又解释道:“郑行长说他要去首都开会,要等到回来之后再说。” “唔……” 陈着微微颔首,早就听说郑师兄不怎么好相处,结果还真是这样。 副校长许宁打过招呼,岭院院长舒原亲自邀约,结果他还要往后延迟半个月。 所谓的“开会”也许是真事但是大概率没有那么着急,郑文龙拖上半个月,他倒不是为了摆架子,只是觉得舒院长不值得更改既定计划罢了。 郑文龙这类人每天应酬都很满的,他大概只有半个月后从首都回来那一天,恰好没有安排什么活动所以就给了舒原。 不过陈着已经很知足了,从年前等到年后,还差这半个月吗? “就是不知道林教授那两天有没有空。” 陈着搓揉着下巴,自言自语的说道。 “林教授?” 舒院长本来并没有太当回事,只是“教授”那个称呼让他有些疑惑而已。 舒原轻轻放下茶杯,随口问道:“哪个林教授。” “马院的林堇平教授。” 陈着回道。 “他?” 舒原愣了一下,想了好一会才终于把名字和人物对应起来了,还是有些难以置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林堇平院长?” “昂。” 原文在六#9@书/吧看! 陈着点点头。 刚才听到陈着手里有高剑父画作,依然泰然自若的舒院长,此时终于不再淡定了。 他像见了鬼一样的打量陈着,半晌后才不确定的问道:“林院长……也要去?为什么呢?” 难怪舒原不理解,岭院和马院一直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学院。 研究方向不一样,研究的内容也不一样,甚至连考研都不会考虑对方,马院一般去哲学岭院可以跳到管理。 这马院的院长,怎么就和陈着发生关系了呢? “是这样的,我期末考试有个论述题的回答,引起了林院长的兴趣……” 陈着就把原因讲了一下,甚至连具体的回答都说了。 舒院长虽然在经济方面的成就更高,但是能坐到他这个位置,怎么可能没有一点政治敏感性,很快就琢磨出来一些东西了。 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很可能就是未来许多年的国策吧。 “你应该感谢你父亲,平时无意中给你灌输那么多很有启发性的观点。” 舒原感叹道:“林院长可不是轻易动身的一个人,大概他是不想欠你人情吧……嗯……不过这就有点麻烦了。” “什么麻烦?” 陈着有些没听懂这句话的意思。 舒院长点拨道:“林院长可是给党校那些厅级领导讲课的高级讲师,在体制内的人脉和名声要远远超过我。” “我刚和郑行长确定过聚会人数,现在可能还得再说一声。” 舒原苦笑着说道。 他和郑文龙沟通时,表示这边只有自己和陈着,再没有多余的人了。 现在莫名增加了一个,必须得重新说明一下。 这也是应酬时重要的礼节之一: 组织攒局的那个“主请”,需要提前和“主宾”通报一声,具体有什么身份的宾客参加。 如果遇到人员上的调整,也得告知一声。 这是为了避免主宾,碰到自己不想见的那个人。 这个礼节很多人都不懂,本来想高高兴兴的攒个局,结果吃完饭发现最重要的客人是黑着脸走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小A想请王长花帮个忙,于是请他吃饭。 但是为了活跃气氛,小A自以为是的把王长花的室友郑浩喊了过来。 那么,王长花这顿饭能吃的舒心吗? 那件事他还会愿意帮忙吗? 舒原掏出手机,但他沉吟片刻,第一个联系的居然不是郑文龙,而是许宁副校长。 这里又是一个职场的tips。 当一些计划好的事项被迫改变,第一个应该和上司汇报,听取他们最新的指示。 如果自己闷着头去做,顺利的话还好,但凡出现一点差池,百分百是要背锅的。 许校长听完原因后,也是一阵长久的无语,甚至还觉得有些无厘头。 说出去谁能相信,马院的院长居然能为一个岭院的学生站台? 陈着那小子脸皮也是堪比城墙了,他是看出来老林厚道?所以才大大咧咧的邀请? 不过事已至此,许校长只能“补救”了。 原来是岭院院长和陈着出席,现在多了一个马院的院长,看起来颇有一种“又洋又土,又西又中”的混杂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