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话表山道之旁,有一草庐,李太白与其妻宗氏隐居于此。虽说是隐居,但时常有老友,瞻仰才华者来访,生活十分自在。 李太白还常常依着道书,老友所言,开炉炼丹,有意修得成仙。 然李太白心中有些不甘,其意在于为官从政,治理一方,辅佐天子以开太平,但官场不如意,教他无可奈何。 李太白坐在床边,望着窗外月色,心中酸楚,人生在世,若不能如意,岂非白来这人世。 “檀郎,何故在此静坐,满面愁容。” 宗氏轻靠在李太白身边,如此问道。 李太白摇头说道:“但我自觉满身才华,却无用武之地,教人可惜,不知如何是好。” 宗氏犹豫许久,说道:“檀郎,官场非等闲能比较,并非有才华即可。” 李太白说道:“我自知为官非有才华即可,更须知那人情世故,我知,我懂,我明,但不可那般去做,若是那般做,我可还是李太白?” 宗氏闻听,遂不再多言。 李太白愁容满面,借酒消愁,许久醉倒在床,宗氏为其盖好被子。 李太白醉酒不知不觉,隐约间他似感眉心间有动,隐有一物,欲突破而出,他不曾有拦,顺着眉心间所感,便突破而出。 但有法眼者,即是见得李太白真灵自眉心间而出,飘然而出。 李太白恍惚片刻,便是醒来,惊骇的望向四方,不曾想他竟如仙人般,行此飞举之术。 但他细细探究,发觉他非是飞举,而是行驶在风中。 李太白飘于天地之间,深感天地之广,他心中惊讶,暗道:“我这是成仙不成,不然怎地与风同行?” 他探究许久,方知他非是成仙,而乃阴神出窍也,他常闻‘能出阴神,可四方清逸,闻风兴起’。 他此定是阴神,但不知他为何能阴神出窍,莫非他修行有成? 有闻许久老友有言,修行有成的标志,便是修出阴神,再修出阳神,那时可位列仙班。 然他未有何等所为,怎就修出阴神了? 李太白心有不解,但他朝山下张望,忽有所感,他该往那处而去。 李太白不曾犹豫,飘然而下,朝那山林之间而去。 不消多时,他即是行至那山林之间,但见那山林之间,有六人一兽正在其中,其中之人,有不少教他眼熟,皆是昔日在庙中所见之人。 然今时以这般姿态所见,他看出了真人一众不同凡响之处,他人暂且不说,但那真人头上有祥云瑞气环绕,有此异象者,必为仙真! 李太白心中惊讶,那日所遇之人,竟是仙真。 他尚是思索之间,忽闻耳边有声响传来。 “何人在那处窥探!速速下来,莫教老孙用那金箍棒将你打来。” 李太白大惊失色,只闻得声响如雷鸣,教他心神荡漾,他不敢有违,急往下而去,行至真人一众身前。 但见真人一众正在山林间一高石旁,真人高坐石上,左良与吕岩侍奉左右,石下孙悟空与猪八戒,青牛各持武器,威严不已。 李太白拜礼说道:“李太白,拜见诸位神仙。” 真人坐于石上,笑着问道:“李太白可还记得我等?” 李太白说道:“自是记得,但昔日于众位在庙中相遇,不识众位乃神仙,乃太白之过,众位恕罪。” 真人笑道:“不知者无罪,但今日途径此地,欲要与你相见,故使你元神出窍,来与我一见。” 李太白闻听,恍然大悟,他道为何有今日这般玄幻之举,未曾想乃是神仙所请,他笑道:“我道我乃是阴神出窍,不曾想乃是元神出窍,却是我孤陋寡闻。” 真人说道:“阴神出窍,阳神出窍,元神出窍,无外异名之称,无须在意。” 李太白拜礼说道:“受教。但不知神仙召我而来相见,乃为何事?” 真人笑道:“乃欲见你,昔日与你相见,你有些道骨灵气,故有心许你修行。” 李太白闻听,惊道:“神仙可许我修行?” 真人点头说道:“自可许你修行。” 李太白说道:“可须我奉献何等,方才许我修行?” 真人笑道:“无须你何等。” 李太白说道:“拜师尚须肉干作礼,修行无须何物?”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