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可论及战术层面,和站在东吴角度上,是一次完美的政治、军事活动。 白衣渡江夺荆州,而不趁曹魏空虚攻合肥,这站在历史角度上,已经宣判了汉室彻底断绝,若非诸葛亮续命,汉室唯一的火种也就此湮灭,篡位的曹魏,已经立于彻底的不败之地。 用小孩子的视角来看,那就是坏人要赢啦! 但背刺盟友这说法,显然是不成立的,自吕蒙夺三郡,刘备率兵前来讨伐,湘水划界之后,吴蜀的盟友关系已经是彻底破裂了。 不是名存实亡,是切实地一刀两断了,政治关系从原本的中立友好,变成了敌视! 东吴当时,也已经没了进取之心,只想拿下长江上游,划江而治。 大魏吴王的说法,也是从那时候出来的。 嗯~这一点,跟百万大军过长江之前的蒋中正想划江而治的目的是一样的。 江南,是无数政权偏安的选择,从东吴开始,东晋、南宋皆如此,石头城的底子,就是孙权时期给留下来的,这才有了六朝古都的美名。 且大预言家孙皓,可是早早说过这番话的。 当时司马炎对孙皓说:“朕设此座以待卿久矣。” 孙皓则回应:“臣于南方,亦设此座以待陛下。” 吕蒙不是周瑜、鲁肃、陆逊那样集团股东,他本质上是孙权提拔的一位高级经理人,所以为将者,他要做的就是听命行事,完成每一次的军事行动。 且站在姜尘的角度,吕蒙只是执行者,白衣渡江整体战略的部署,以及能成功白衣渡江让沿岸那么多烽火台都将之无视的关键人物,是陆逊。 从关羽取湘关米开始,陆逊可谓是三日一小捧,五日一大吹,那吹捧的方式,可比后世的关公吹到位多了。 麻痹关羽,送钱送粮,最终让关羽放下戒心,调取后方守军上前线。 以及,白衣为商人,可为何能白衣渡江成功? 要知道,历史记载,关羽可不傻,哪怕抽调后方守军之后,沿岸那么多烽火台,外加糜芳、士仁镇守后方,足以做到提防回援。 军事行动啊,向来都是政治的延伸。 假如有那么一支“陆家商队”,经常从东吴出发,给关羽送粮,养活于禁等降卒,那么久而久之,沿岸的烽火台,是不是对这样一支商队免检了呢? 演义里,吕蒙假扮的商队仅仅是贿赂了烽火台就成功通行的说法,姜尘是不相信的,一个烽火台见钱眼开就算了,几十座烽火台都这样? 第(2/3)页